Friday, November 21, 2025

游老師分享(1011): 為愛的痛苦

 

某醫院一位助產護士分享了以下她的經歷…….

 

醫院來了一位年輕的產婦,二十三四左右,應該是頭一胎吧,沒有任何經驗,在推進手術室的時候一直抓著她老公的手不放,被醫生送進手術室後,生得很吃力,不過我們早已看慣了這些,沒有疼痛怎麼能生下可愛的小寶寶呢,她的老公開始強調了幾次生不下來就做剖腹產,但是這個年輕的媽媽可能之前有過一些瞭解,知道自然分娩對孩子來說更加健康,於是堅持自然分娩。 

 

就這樣在一陣一陣痛苦的嚎叫中度過了一個小時左右,在醫生和產婦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出來了,是個女兒,5.2KG,很健康,給孩子量過體重穿好衣服之後由我抱出手術室,一般看到新生兒的家屬都會格外興奮,問是男是女? 多重? 健康與否?  但是當我把孩子交到產婦老公手裡的時候他卻緊皺眉頭,然後像個孩子一樣靠在他母親的肩頭,流下了眼淚。 重男輕女不高興?  還是第一次當爸爸喜極而泣?  正當我們大家都一頭霧水的時候,他說了一句我從事助產護士十多年第一次聽到的話: 「媽:這麼重的孩子她到底是有多痛啊?」 

 

一剎那我我愣在了那裡,心彷彿被融化了。 這麼多年來見過的人情冷暖太多了,有些爸爸看到孩子各種親啊抱啊完全忘了手術台上的那個女人,也有些爸爸看到孩子就各種拍照留念完全不顧孩子母親是否安全,然而這個男人看到女兒的那一刻竟然第一個想起的問題是老婆剛才到底有多疼。沒錯,生孩子是女人的事,但是如果不是因為愛情,誰又願意冒著巨大的風險、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去為你生孩子呢。 

 

看著手術室里那個累到已經虛脫的女人,我覺得她是幸福的、值得的,因為在她丈夫的眼裡,她比孩子重要,這個男人無論浪漫與否,富有或是清貧,都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結婚生子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不過作為男人的你請永遠的記住,珍惜、善待那個願意為你生兒育女的女人,這是多少的愛才積攢下來的勇氣。十月懷胎、生死悠關,只因為你,一切都變的心甘情願。   這世上又有多少男人會永遠珍惜, 那為你走過生死關頭的女人? 

 

(本文摘錄自:2025926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854)

 

21/11/2025

Thursday, November 20, 2025

游老師分享(1010): 一個家的溫暖

 

國內某鄉鎮一位女士講述了以下她繼母的故事…….

 

3天前繼母下班回來晚了,沒有做飯,爸爸罵讓她滾。第二天早上繼母含著淚,什麼也沒有拿就回鄉下老家了。繼母來到我家我才兩歲,現在我都22歲了,也知道對與錯了,我要把繼母接回來。

 

我沖出家門時,爸爸正坐在沙發上抽煙,煙灰缸里堆滿了煙蒂。「你去哪?」他頭也不抬地問。「接我媽回來!」我扔下這句話,抓起車鑰匙就往樓下跑,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兩歲那年,生母因病走了,是繼母踩著泥濘的土路走進我們家。 她進門時手里拎著個布包,里面只有幾件換洗衣裳,卻笑著蹲下來摸我的頭:「以後我就是你媽了。」 那時候家里窮,爸爸在工地打工,常年不在家,是繼母一手把我拉扯大。 我夜里發燒,她背著我走五里山路去衛生院,鞋底子磨破了也不吭聲; 我上學要帶午飯,她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烙餅,餅里總藏著我愛吃的雞蛋碎;我高考失利哭了整整一夜,是她坐在我身邊,說: 「咱再考一年,媽陪你」,那半年她每天給我熬補腦的粥,自己卻舍不得吃一口肉。

 

可爸爸總覺得繼母是「外人」,對她說話從來沒個好態度。繼母在小區食堂打工,每天天不亮就出門,晚上七點多才回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可爸爸從沒想過搭把手。 這次就因為沒及時做飯,他竟然讓她滾 -- 這話像刀子一樣扎在我心上,扎在繼母二十年來的付出上。 

 

開車往鄉下走的路上,我想起小時候的事。有次我跟鄰居家孩子吵架,那孩子罵我「沒媽的孩子」,繼母聽見了,第一次跟人紅了臉,拉著我回來說:「你有媽,我就是你親媽。」 她從沒跟我紅過一次臉,從沒虧待過我,可爸爸總把她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鄉下老家是間老舊的土坯房,是繼母婚前住的地方。我推開門時,她正坐在灶台前燒火,鍋里煮著清水面條,看見我來,她愣了一下,眼圈瞬間紅了,卻強裝鎮定:「你咋來了? 是不是你爸……」「媽,跟我回去。」 我走過去抓住她的手,她的手粗糙得像老樹皮,那是常年干活留下的痕跡。 「我不回了,」 她抽回手,抹了把眼淚,「你爸嫌我,我在那兒也是給你們添堵。 

 

「他那是渾蛋!」 我急得提高了聲音,「這二十年你為這個家做了多少? 我生病是你守著,我上學是你供著,這個家離了你不行! 我爸那邊我去說,他要是再對你不好,我就搬出來跟你過!」 我把小時候她對我的好一件件數出來,她終於忍不住哭了,肩膀一抽一抽的:「媽不是圖啥,就是想好好過日子……」 

 

我硬把繼母拉上了車。回去的路上,她一直看著窗外,小聲問:「你爸會不會還生氣?」 「他敢!」 我握著她的手,心里打定了主意。  到家時,爸爸還在沙發上坐著,看見繼母,他愣了一下,眼神有些閃躲。 我把繼母扶到沙發上坐下,自己站在她面前,對著爸爸說:「爸,你必須給我媽道歉。」  爸爸猛地站起來:「我憑啥給她道歉? 她是我娶回來的,做頓飯不是應該的?」 

 

「應該的?」 我指著繼母的手,「她在食堂干一天活,累得抬不起胳膊,回來還要給你做飯,這是應該的?  我媽走後,是誰把我帶大?  是誰在你工傷住院時,白天打工晚上守著你?  是誰省吃儉用供我上大學?  是她! 你憑什麼讓她滾?」  我把藏在心里多年的話全說了出來,眼淚掉了下來,「她不是外人,她是我媽,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你要是不道歉,不跟她好好過日子,我以後就只認我媽,不認你!」 

 

爸爸愣住了,看著我,又看看繼母,繼母也在抹眼淚。 過了好久,他慢慢走過來,對著繼母低聲說:「對不起,我錯了,不該罵你,你別走了。」  繼母沒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那天晚上,我做了繼母愛吃的紅燒肉,爸爸主動給她夾了一塊:厂你愛吃這個,多吃點。」 繼母眼里閃著光,點了點頭。 吃完飯,爸爸竟然主動收拾碗筷,雖然動作笨拙,卻讓我心里暖暖的。 

 

從那以後,爸爸像變了個人似的。 每天早上會給繼母煮雞蛋,晚上會等她下班回來一起吃飯,周末還會陪她去菜市場。 有次我聽見爸爸跟鄰居說:「我家老婆子不容易,以前是我渾,以役得好好疼她。 

 

上個月,我帶繼母去買了件新棉襖,她穿在身上,笑得合不攏嘴。 爸爸在一旁說:「再買雙新鞋,配著才好看。」  看著他們倆的樣子,我知道,這個家終於真正完整了。 

 

我漸漸明白,親情從來不是靠血緣決定的,而是靠日復一日的付出和守護。 繼母用二十年的時光,把我當成親閨女,把這個家當成自己的根,她早已是我最親的人。 而爸爸的醒悟也讓我知道,再堅硬的心,也能被長久的善意融化。 

 

現在每次跟朋友說起繼母,我都會驕傲地說:「那是我媽,親媽。」  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母愛,不是十月懷胎的血緣,而是二十年來不離不棄的陪伴與疼愛。而一個家的溫暖,也從來不是靠某個人的付出,而是靠一家人互相珍惜、彼此包容,才能過得熱氣騰騰。 

 

(本文摘錄自:2025926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889)

 

20/11/2025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25

游老師分享(1009): 我們仨在一起

 

我爸和我媽離婚已經三十多年了。我媽離婚一年後就再婚了,我爸卻一直沒再找,他說怕後媽對我們不好。那時候我才上小學,弟弟剛會跑。

 

印象里,我媽走的那天,天陰沉沉的。她背著個紅布包,蹲下來摸了摸我和弟弟的頭,沒說太多話。我媽走後,我爸沒說一句話,只是把我拉到身邊,另一只手抱起弟弟,慢慢往家走。路上風刮得厲害,我縮著脖子跟在他後面,能清楚看見他的肩膀繃得緊緊的。 

 

到家推開房門,桌上還放著我媽早上沒洗完的碗。我爸走過去把碗收進櫥柜,然後轉身對我們說: 「以後咱們仨好好過。」  那時候我爸在工廠上班,每天早上要先把我們倆叫醒,給我們煮麵條,還會在碗底藏個雞蛋,可他自己卻只啃咸菜饅頭。送我到學校門口後,他再抱著弟弟去隔壁張嬸家托她照看,然後才匆匆往工廠趕。 

 

晚上他回來得晚,常常是我和弟弟已經趴在桌上睡著了。他會輕手輕腳地把我們抱到床上,再去收拾碗筷、洗衣服。有一次我半夜醒過來,看見客廳的燈還亮著,湊過去一看,我爸正拿著針線縫我破了的校服。不小心被針扎了一下,他只是甩了甩手,接著縫,全程沒發出一點聲音。 

 

冬天特別冷,我和弟弟的棉襖不夠厚,凍得直打哆嗦。我爸周末不休息,騎著自行車去鎮上的布店買了棉花和花布,晚上坐在燈下給我們做新棉襖。他手笨,針腳縫得歪歪扭扭,卻把棉花塞得特別足。我穿上新棉襖的時候,覺得渾身都暖烘烘的,問他怎麼不給自己做一件,他說在工廠干活不冷。後來我才知道,他那件舊棉襖早就磨破了里面的棉花,只是一直沒舍得換。 

 

弟弟三歲那年冬天,半夜突然發燒,小臉通紅,哭個不停。我爸摸了摸他的額頭,急得直跺腳。當時沒有公交車,他裹緊弟弟,背著他就往鎮醫院跑。我跟在後面跑,路上全是凍硬的泥疙瘩,我爸好幾次差點摔倒,卻一直把弟弟緊緊護在懷里。  到醫院的時候,他的鞋都跑掉了一只,腳凍得又紅又腫,卻顧不上揉,趕緊掛號找醫生。等弟弟退燒的時候,天已經亮了,我爸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頭靠著墻就睡著了,眼睛里全是紅血絲。 

 

我上四年級的時候,學校要交學費。我爸那天回來得比平時晚,手里攥著一沓零錢,眉頭皺著。我聽見他跟張嬸打電話,說這個月工資還沒發,跟同事借了點才湊夠學費。晚上我看見他在廚房啃干饅頭,就把早上剩下的雞蛋遞給他,他說自己吃過了,讓我吃。我硬塞到他手里,他咬了一口,眼圈有點紅。 

 

有一次我媽回來了,身邊帶著一個男人,手里拎著糖果和餅干。她站在門口,想抱弟弟,弟弟卻躲到我爸身後,緊緊拽著我爸的衣角。我媽把糖果遞過來,我沒接,我爸說:「拿著吧。」  我媽坐了一會兒,說她那邊過得挺好,讓我爸別太辛苦。我爸沒說話,只是給她倒了杯水。她走的時候,回頭看了我們兩眼,然後跟著那個男人走了。從那以後,她就很少回來了,偶爾會寄點東西過來,都是我爸收著,然後分給我們。 

 

我們上初中的時候,開始住校,每個周末回家一次。每次回去,都能看見我爸在院子里忙活,要麼種菜,要麼修家具。他會提前買好我愛吃的菜,做一大桌飯,一個勁地讓我多吃點。 

 

有一次我回去,看見他的手受傷了,纏著紗布,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干活的時候不小心碰的,沒事。後來張嬸告訴我,他是為了給我攢學費,周末去工地搬磚,被磚頭砸到了手,怕我擔心才沒說。 

 

弟弟也長大了,比以前懂事多了,知道幫我爸干活,放學回來就去喂雞、掃地。有一次我爸感冒了,發燒躺在床上,弟弟端著水給他吃藥,還學著我爸以前的樣子,給我們煮麵條。我看著弟弟忙碌的身影,又看看躺在床上的爸爸,心里酸酸的,卻也覺得暖和。我知道,雖然我們家沒有媽媽,但有爸爸和弟弟在,我們仨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家。 

 

現在我和弟弟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能掙錢了,總想讓我爸好好歇著,可他還是閑不住,在院子里種滿了菜,說這樣我們回來就能吃到新鮮的。有時候我會問他,當年有沒有後悔沒再找一個。他總是搖搖頭,說有我和弟弟就夠了,怕再找個人,對我們不好。我知道,他這一輩子,都是為了我們倆活的。他的愛,雖然沒說過多少,卻都藏在每天的飯菜里,藏在縫補的衣服里,藏在每一個為我們奔波的日子里。 

 

(本文摘錄自:2025926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681)

 

19/11/2025

Tuesday, November 18, 2025

游老師分享(1008): 做自己生命中的超人

 

真正的強大,不是一天就能練成,而是每天一點一滴的堅持。 

 

或許今天的自己還不夠完美,但每一次出發、每一次嘗試,都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別小看這些小小的進步,它們會在未來,變成最堅實的底氣。 

 

人生中最大的力量,不是來自外在的裝備,而是來自內心的信念。  當敢於相信自己,就能無所不能,就能像披上披風一樣,飛越困境、突破限制。 

 

生命不是賽跑,別害怕跌倒,因為,勇氣會讓自己一次次重新起飛。  滿懷信心與能量,在生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做自己生命中的超人。 

 

好起來的從來不是生活,而是自己,慢慢變好,才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本文摘錄自:2025926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314)

 

18/11/2025

Monday, November 17, 2025

游老師分享(1007): 天黑得很慢

 

如果您已經60歲了,勸你要耐心看完[天黑得很慢]這篇文章,會讓你生命改觀,樂觀面對人生的。不信請細細閱讀。 

 

「天黑得很慢」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出版的長篇小說,把老年人的人生晚景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說到老人的心坎裡了! 

 

人從60歲進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來,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應該要記住。  記住了,就會心中有數,不會慌張。 

 

第一種風景,是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父輩、祖輩的親人大都已離你而去; 同輩多已自顧不暇;晚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 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蕩蕩的日子。 你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和品嘗與面對孤獨。 

 

 第二種風景,是社會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小。  不管以前事業曾怎樣輝煌,人如何有名氣,衰老都會讓你變成普通老頭和老太太,聚光燈不再照著,你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去欣賞後來者的熱鬧和風光,而不能且需要克服忌妒和抱怨作祟。 

 

第三種風景,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斷。  骨折、心腦血管堵塞、腦萎縮、癌癥等,都可能來拜訪你,想不接待都不行。你得學會與疾病共處,帶病生活,視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的安穩日子。保持良好心態,適當的運動,是你的任務,你得勉勵自己不斷努力。 

 

第四種風景,是準備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狀態。   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是在床上; 經過一生艱難曲折的奮鬥,最終還要回到人生原點 -- 床, 去接受別人的照料。 所不同的是,我們來時有母親照料,我們準備走時,不一定有親人照料。 即使有親人,有的也遠不如母親。  更多的可能是面帶微笑心裡厭煩的無親無故的護理人員。   你得低調,甚至你得感恩。 

 

第五種風景,是沿途的騙子很多。   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們口袋裏有些積蓄,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打電話、發簡訊、來郵件,試吃、試用、試聽,快富法、延壽品、開光式,總之,一心想把錢掏空。 對此得提高警惕,捂緊錢包,別輕易上當,把錢花在刀刃上。 

 

第六種風景,就是要善待你的老伴(身旁好友/好伴)。  說話處處要溫柔體貼,多關心對方,特別是你的丈夫、妻子,她、他是你人生的最後一筆存款,年過60歲了,指望兒女不行,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最後還是老夫妻相依為命。 這把年紀了誰也不會再變心,只有怕失去對方。 

 

天黑之前,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 因此,60歲以後更要看透人生,盡情珍惜、享受人生,不要再去包纜社會、包攬子孫的鎖事。 

 

更不要自以為是,倚老賣老,說起話來居高臨下,既傷人,又傷自己。 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同時,更要理解、看淡這最後的日子,做些心理準備,道法自然,泰然處之! 

 

天黑不一定是太陽下山,也可能是因為日蝕或突來的烏雲暴雨。   人也不一定會走過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有可能因一場突發病、一次意外,就此為人生畫下句點。   所以不當只有老年人應該關注這件事,年輕人也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別以為自己年輕,還有長遠的路要走,畢竟,棺材不是裝老的,面對生死時,生命是十分的脆弱且無助。 

 

(本文摘錄自:2025925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249)

 

17/11/2025

Friday, November 14, 2025

游老師分享(1006): 父母的不完美

 

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如果有一天,發現他們愛吃軟爛的菜,不再追求口感的「爽脆」; 如果有一天,發現他們愛喝稀飯,對那些濃油赤醬的佳餚再也不動心; 如果有一天,發現他們過馬路時動作變慢,像是經過一場漫長的考慮; 如果有一天,發現他們不再想天天洗澡,還總是說: 「這天氣涼了,洗多了傷身」; 如果有一天,吃飯時他們總是咳個不停,那不是感冒,是吞咽神經老化的信號; 如果有一天,發現他們變得宅在家裡,不再愛出門「探險」…… 

 

這些信號,告訴我們:父母真的老了。人生最大的課題,就是學會原諒父母的不完美。畢竟,這段相遇,是用來相親相愛的,而不是用來計較的。 

 

他們的不完美,正是愛的表現。  心誰說父母就該完美? 他們摳門、固執、愛碎碎念;有時節省到極致,有時嚴厲到可怕。他們常常摳摳搜搜地計算生活的每一分錢,也許還會為了你多吃一塊肉而「唸」上半天。但,這些不完美,不正是他們愛我們的方式嗎? 摳門,是為了讓你有更好的生活;嚴厲,是希望你走得更遠。 他們不會是完美的父母,卻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父母。 

 

作家三毛曾說:「父母年紀大了,要改變一個成年人的觀念總是困難的,所以在許多地方還是需要子女諒解父母。」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善待那份不完美,就是成長。 

 

為什麼現在的父母總是在我們面前小心翼翼,欲言又止? 為什麼他們不再對我們嘮叨,不再干涉我們的生活? 是因為我們長大了嗎? 不,是因為我們變了。 我們那冷漠的態度、挑剔的言語,讓他們措手不及。 其實,他們的不完美,正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因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父母的不完美,才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他們的皺紋,是歲月的禮物;他們的嘮叨,是愛的囑託。 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是融入骨血的。 當我們記住他們的「錯」時,最終受傷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父母,就是我們的根, 要善待父母,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根。 根不好,枝葉如何茂盛? 父母的愛,就像陽光普照,溫暖而無聲。 當他們老去時,請多一點細心,多一點耐心。 與其讓他們感到小心翼翼,不如給予他們一份安心。 與其冷漠,不如積極溝通;如果無法化解,那就學會原諒。 

 

(本文摘錄自:2025925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928)

 

14/11/2025

Thursday, November 13, 2025

游老師分享(1005): 再婚的生活

 

以下是國內某鄉鎮一位再婚女士分享她的故事:

 

晚上休息時,再婚的丈夫緊緊擁著我。結婚 12 年來,每天都是這樣,在他懷抱中,我心里想的是,這麼好的一個男人怎麼會離婚呢? 

 

記得初次踏入公婆的家門時,公公告訴我:別的都好,就是有些懶。可這些年我發現,老公只是偶爾家務活偷點懶,在外面上班可一點都不懶。要是我不想做飯了,家里有啥吃啥,我要他下廚,他也會為我親自做打鹵面。 

 

再婚後第二年,我們去城里打工,並置了我們的小窩。最初兩年,入不敷出。日子精打細算,飯菜簡單到看不見葷腥。每到月底,我們倆得靠鋼镚活著。我們倆清貧到新新脫俗,生活卻如春天般地溫暖。  彼此不抱怨,一起努力就是! 

 

慢慢地我倆終於有點積蓄,逢年過節、生日也能給雙方老人送上現金禮物。他賺得每一分錢都交於我手,他從來不管不問。我卻堅持定期向他匯報家庭收入的去向,以及年終的結餘情況。他給我一個信任放鬆的環境,我還他一個任勞任怨的常態。  坦白說,盡管是再婚夫妻,但我倆沒藏私房錢。在這段婚姻,沒有了金錢上的計較,便如同春日的暖陽,徜徉在萬物甦醒的草地上,心情明媚而放鬆。 

 

大雨傾盆時,他總是不言而喻地來接我下班;每逢生日,他總會驚喜地送上我最愛的水果奶油蛋糕;無論我買什麼衣服,他總是讚美有加;即使是金鐲子,他也只會誇贊其美麗,從不詢問價格。我知道,在他心中,我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而他在我心中,也同樣感受到了這份溫暖。  我們都欣賞彼此的優點,並包容各自的不同。我是一個外向的人,熱愛生活的儀式感;而他內向,不善表達。我喜歡站在海邊的礁石上,享受大海的波濤洶湧;他則更喜歡找一個背風的角落,觀察小魚小蝦,確保腳下的安全。我們是兩個迥異的個體,但我愿在礁石之巔,向他伸出援手,他也會偶爾攀登;我也愿意在背風的角落停留,與他一同觀察小魚小蝦。 

 

我與前夫育有一子,他與前妻有一女。我的兒子會叫他爸,他的女兒也會叫我媽。他們大學畢業後各自成家,但節日來臨,總會不約而同地回到這個溫馨的家中。兒子與兒媳,女兒與女婿,圍坐在我們的身旁,家中充滿了歡聲笑語。但更多時,只有我們兩人相伴,我們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緊密相連的一體。 

 

夫妻同心,其力能斷金。生活中有錢固然美好,但從無到有的過程,同樣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如今,我們仍舊生活在城市的底層,一個從事保潔,一個擔任保安,只是餐桌上多了肉食,銀行卡里也有了餘額。  有時,我們目光相遇,彼此仍會會心一笑。 

 

(本文摘錄自:2025925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044)

 

13/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