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0, 2024

游老師分享(807): 心連心

 

有一位為家人勞碌大半生的好媽媽,20132月確診患上缺血性心臟衰竭,由於發現太遲,所以惟有施行換心手術才有生存的希望。眾所周知,心臟移植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沒有人捐出寶貴的心臟,病人便凶多吉少。

 

等待換心救命的58歲媽媽黃麗娟,丈夫譚國明同兒子譚駿禮在母親節前夕祈求上天開恩,賜給這位賢妻良母一個健康嘅身體,作為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在傳媒廣泛報導之後, 終於皇天不負等心人,等待延續生命的一家人得到醫院通知一個天大好消息:有人願意捐出心臟!

 

彰顯大愛精神的人是一位四十幾歲中年男子,因為腦出血不幸於伊利沙伯醫院離世。死者家屬悲天憫人,不但同意捐出他的心臟,連肝臟、腎臟以及一對眼角膜亦都無私贈予有需要人士。

 

得到這個天大喜訊,移植手術當然火速進行。負責手術的是瑪麗醫院心胸外科主管區永谷醫生,他說雖然捐贈者體形較黃麗娟大三分之一,但如果不換心,病情有機會突然惡化,加上使用體外心室輔助器時間愈長,凝血功能愈弱,不停輸血亦會令血液抗體水平上升,增加日後換心的排斥風險,所以決定即時為病人移植心臟。

 

手術歷時六小時,區永谷主任排除萬難,為病人換上一個浴火重生的心臟。手術整體仍算順利,黃麗娟術後情況穩定。丈夫譚國明感激傳媒的呼籲,當然更加感激捐贈者的無私奉獻。

 

就讀中二的林言臻活潑好動, 更是游泳好手, 可借一場感冒令她差點喪命。 2012828, 言臻發燒, 看醫生後沒有好轉, 吃甚麼都吐出來, 最後叫救護車送往醫院。 醫生證實她因感冒病毒入心併發急性心肌炎, 需以「人工心肺儀器」維生; 惟心臟停止跳動病人只可以利用儀器維生兩、三個月, 言臻必須換心續命。 之後月中有人在社交網站建立「救救小飛魚 -- 林言臻」群組, 事情旋即引起公眾關注。

 

與此同時, 與新移民妻子育有一歲半女兒的林德新. 正為獲分配輪候多年的大埔廣福邨公屋而高興不已, 2012918, 早上正往大埔準備為新居装修, 維知電單車在吐露港公路爆胎, 人仰車翻, 林德新頭部重創送院; 延至翌日早上證實腦幹死亡, 林家頓失經濟支柱。 其妻子聞訊傷心欲絕, 卻仍簽字同意捐出丈夫的心臟、肝及腎等器官, 共惠及四名病人。

 

不幸車禍令一個家庭頓失依靠, 但亦令一名小女孩重生, 遺愛人間。 他的心, 成為她的心, 而是同一顆愛心!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遺愛人間等於流芳百世!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521)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983)

 

20/12/2024

 

 

明天開始至202511, 是我們書院的聖誕及新年學校假期, 本專欄將暫停刋登, 202512曰再與大家見面。 祝聖誕快樂, 新年健康!

Thursday, December 19, 2024

游老師分享(806): 懂得感恩的人

 

一名成績優秀的青年去申請一個大公司的經理職位。他通過了第一級的面試,董事長做最後的面試,做最後的決定。 董事長從該青年的履歷上發現,該青年成績一貫優秀,從中學到研究生從來沒有間斷過。董事長問,你在學校裡拿到獎學金嗎?該青年回答,沒有。

 

董事長問,是你的父親為您付學費嗎?該青年回答,我父親在我一歲時就去世了,是我的母親給我付的學費。 董事長問,那你的母親是在那家公司高就?該青年回答,我的母親是給人洗衣服的。 董事長要求該青年把手伸給他看,該青年把一雙潔白的手伸給董事長。董事長問,你幫你母親洗過衣服嗎?該青年回答,從來沒有,我媽總是要我多讀書,再說,母親洗衣服比我快得多。 董事長說,我有個要求,你今天回家,給你母親洗一次雙手,明天上午你再來見我。

 

該青年覺得自己成功的可能很大,回到家後,高高興興地要給母親洗手,母親受寵若驚地把手伸給孩子。 該青年給母親洗著手,漸漸地,眼淚掉下來了,因為他第一次發現,他母親的雙手都是老繭,有個傷口在碰到水時還疼得發抖。 青年第一次體會到,母親就是每天用這雙有傷口的手洗衣服為他付學費,母親的這雙手就是他今天畢業的代價。該青年給母親洗完手後,一聲不響地把母親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當天晚上,母親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早上,該青年去見董事長。董事長望著該青年紅腫的眼睛,問到,可以告訴我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嗎? 該青年回答說,我給母親洗完手之後,我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 董事長說,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

 

該青年說,第一,我懂得了感恩,沒有我母親,我不可能有今天。第二,我懂得了要去和母親一起勞動,才會知道母親的辛苦。第三,我懂得了家庭親情的可貴。 董事長說,我就是要錄取一個會感恩,會體會別人辛苦,不是把金錢當作人生第一目標的人來當經理。你被錄取了。 這位青年後來果真工作努力,深得職工擁護,員工也都努力工作,整個公司業績大幅成長。

 

假如一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習慣了被人圍著寵著,什麼都是“我”第一,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上班後,以為同事都應該聽他的,當了經理後,不知道員工的辛苦,還要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會有好的學校成績,會有得意風光的一時,但社會上的這類人,都不能成大事,都不會感覺到幸福,都要受挫敗,那父母是愛孩子呢還是害孩子呢?

 

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住大房子,吃大餐,學鋼琴,看大屏電視,但你在割草時,也要讓你的孩子在大太陽下拔拔野草,你在吃飯後,也要讓你的孩子洗洗碗,不是你沒有錢雇人,而是你真心愛孩子。你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掙不少錢,但早早的白髮,和那位洗衣服的母親沒有本質的差別。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你的孩子學會感恩。

 

我的祖父游禮元, 1900年代初在廣東南海西樵山出生長大, 他在七

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 他的父親 (我的曾祖父) 游碧山在鄉間收養了兩位童婢 (俗稱 妹仔”), 其中一名叫陸麗珍, 負責照顧我曾祖父的兒女及孫兒 (包括我的父親游寶樵) 長大, 因此, 我稱呼她為「陸姑媽」。 抗日戰爭前, 陸姑媽結婚並生下了一名兒子, 但由於戰爭時在鄉間兵慌馬亂, 她與兒子失散了, 杳無音信。 戰後, 陸姑媽只身來香港替洋人做家傭, 並有機會被介紹入「港督府」及赴美國家庭當傭人。 1970, 陸姑媽退休後租住在九龍城區一間石屋的單人房間內, 過着清貧的生活。 在鄉間的朋友協助之下,  陸姑媽終於與她失散了30年的兒子陳先生 (我稱他為表哥) 重聚, 但彼此感情疏離, 而表哥在鄉間巳經結婚生子, 所以, 她兩母子共同相處的機會很少。

 

 

我間中往陸姑媽租住的石屋探望她, 發現她身體日漸衰弱, 難於自我照顧。 1983, 我問她選擇回鄉養老, 還是留港申請入住安老院。 經過一番思量之後, 她選擇後者養老, 於是我找社工協助陸姑媽申請入住了位於葵芳邨一家安老院, 並且成為了她的監護人, 從此, 我每兩個星期便往安老院探訪陸姑媽一次, 給她送些日用品及水果餅食; 間中陪伴她参與安老院安排的活動 (例如聖誕聯歡會) 及外出旅行。 由於我擔當陸姑媽的監護人, 因此每當她生病或入醫院,  安老院必定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 曾經多次, 我需要放下工作, 馬上往安老院或醫院看陸姑媽的情況; 直至1997年某天上午, 我在黄竹坑南郎山醫院獨自執着她的手送她離開人世為止。

 

(部份內容摘錄自網上流傳故事,經作者改編整理及詮釋。)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743)

 

19/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