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4, 2025

游老師分享(824): 母親離開了

 

20135, 瑪麗醫院換肝醫療團隊,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達94%,無奈死神卻選中苦媽媽。為子女、丈夫勞碌大半生的蘭姐,因肝硬化需輪候換肝,三次本來輪到也食詐糊。2013526日,終獲通知換屍肝,惟在手術後死亡。家屬指院方有失誤,誓言追究到底,個案已交死因庭跟進。

 

羅青蘭(57歲),人稱「蘭姐」,與丈夫養育兩子一女,家境貧窮,命運還要不斷作弄她。蘭姐丈夫除了患有肌肉萎縮症外,近年更患上腦退化症,連自理能力也沒有,需要她照顧。更不幸的是,其長子阿鴻在十多年前因工業意外中爆炸燒傷半邊身,當時蘭姐要頻撲照顧兒子及丈夫。

 

噩運接踵而來,三年前,蘭姐因頭暈及貧血前往廣華醫院檢查,惟查不出病因,至兩年前終證實患上肝硬化。三個月前,蘭姐病情急轉直下,瑪麗肝膽胰外科顧問醫生竺兆豪建議立即安排輪候換肝。可惜,在輪候名單名列首位的她,三次本來輪到最終均「食詐糊」。「第一次媽媽是後備身份,結果不獲換肝;三月尾那一次就因捐贈者有乙型肝炎而終止;第三次48日,一對教師夫婦誤食野生毒菇,而老婆需要緊急換肝,雖然媽媽已經做好換肝前測試及心理準備,但又再一次被截糊。」兒子阿鴻憶述。

 

直至518日,蘭姐終接到醫院通知可換肝的喜訊。蘭姐全家歡喜不已,她更親自到酒樓為丈夫選定菜式,準備待做完手術出院後,與子女一起為丈夫慶祝60歲大壽。可惜天意弄人,蘭姐在翌日接受移植手術後一直昏迷,阿鴻激動地說:「個手術足足做了15個鐘,比正常長,之後醫護人員說媽媽傷口滲血,但叫我們放心『最遲下午2點前會醒』,但結果……」

 

阿鴻稱,一名姓鍾醫生曾說,由於屍肝體積太大,蘭姐血管太幼細,導致血流量不足以供應整個肝臟,肝臟已出現局部壞死產生毒素,導致腎衰竭,需要用洗腎機保命;加上肝臟太大,壓到心肺及神經,影響心肺功能及腦部。不久,鍾醫生又通知其家人,蘭姐情況轉差,要求家人立即決定是否捐肝進行活肝移植,最終由肝臟合適的幼子打算捐贈,但折騰一番,醫生又指病人無法承受再次換肝為由取消。蘭姐最終延至521日逝世。

 

阿鴻質疑,其母死後,院方一直未有告知死因,連死亡證亦未能發出,遺下連串問號,「是不是因為換肝成功率高,所以輕率了?如果是因為血管大小唔脗合,點解事前不檢查清楚才做手術?手術做得比平時長,是否手術期間已知有問題」。

 

筆者母親是位富於仁慈的傳統家庭主婦, 帶着三個孩子及照顧丈夫家庭之外, 還非常關心及幫助身邊的人, 特別是我父系那邊的親戚及我們的左鄰右里; 例如那位獨居於鰂魚涌七十多歲的姑婆, 由於她乏人照料, 我母親經常帶同我及湯水去探望她, 還給她一點零用錢。那時每次有親戚來訪, 特別是我的兩位親姑姐及表弟妹們, 我都很高興挽留他們吃晚飯; 因為母親必定會往街市買隻活鷄回家宴客, 而我最喜歡吃的是母親做的豉油鷄, 直至今天此豉油鷄仍是我的摯愛!

 

母親是教導我如何去分享的第一人, 我慶幸獲得母親遺傳了「分享」的DNA!

 

由於母親在我孩童時早逝, 我對她的歷史所知非常有限, 只有從母親來香港時投靠唯一的親人, 我的姨媽口述中才知道一點。 1927, 母親 (與我父親同年), 出生於廣東省順德縣一個頗為富裕的家庭, 我的外祖父經營絲綢生意, 娶了幾個老婆, 他的三太太生了我的母親, 在眾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 因此取名為岑九妹。

 

天無百日晴, 在母親孩童時, 日軍侵佔中國神州大地, 兵荒馬亂、炮火連天, 外祖父的絲綢生意一落千丈、 家道中落。 為了逃避戰火,  母親隻身從鄉間來香港工作, 寄居於我姨媽的家裡。姨媽岺惠英及姨丈羅先生對我母親照顧有嘉, 直至1953年我母親與我父親結婚後, 她才搬離姨媽及姨丈的家, 自組家庭。

 

19677月初, 當我小六畢業剛開始暑假之際, 父親不幸在一樁交通意外中死亡, 而身患癌症的母親悲痛欲絕, 在同年8月末的一個深夜, 母親到我床邊把我拍醒, 叫我送她往醫院, 在不知所措之餘, 我馬上起床, 10樓所住的北角新邨單位跑往下層9樓一個單位找李先生、太太, 請求他們致電召喚救護車, 將我母親送往東華東院, 但可惜經過第二次手術及治療後, 母親終於在依利沙伯醫院離開了人世, 她臨終前在我耳邊說了最後一句話: 「一定要努力讀書….. !

 

雖然母親在世只有40, 並沒有留下什麼給別人的回憶, 但母親音容宛在,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她雖生於富家、但長於戰亂、雖來港重生、但相夫教子、雖辛勞為家、但無怨無悔、雖身患惡疾、但含笑離世。

 

(部份內容摘錄自蘋果日報2013530)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830)

 

24/01/2025

 

 

明天開始至202522, 是我們書院的農曆新年學校假期, 本專欄將暫停刋登, 202523曰再與大家見面。 祝蛇年進步, 身體健康!

 

 

Thursday, January 23, 2025

游老師分享(823):「雙失」青年

 

20135, 面對歐債危機和環球經濟疲弱雙重打擊,除德國和荷蘭等少數富國,歐洲各地經濟陷入衰退。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歐豬國的政府為擺脫財困不斷緊縮支出,情況雪上加霜,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希臘和西班牙逾半年輕人失業。來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國的政府部長周二聚首巴黎,磋商協助失業青年之「新政」(New Deal),力阻他們淪為迷失一代。

 

當時,德國官員爭相為南歐各國分憂,嘗試替當地失業年輕人尋找出路。年輕人人浮於事,好比白白浪費人力資源,政府多年來的教育投資也是白花,失業年輕人游手好閒,進而失去理想和鬥志,歐洲還有何本錢推動經濟復甦?德國出口業靠歐洲市場撐起半邊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協助南歐國年輕人就業忽然熱心,可見年輕人失業問題再惡化下去,或對歐洲經濟造成無可補救的傷害,她再袖手旁觀,好比坐以待斃。

 

歐盟早前出台青年就業保障計劃,涉資六十億歐元,協助青年於失業後四個月內獲得見習或在職訓練機會。在2013528日舉行的會議上,與會部長們稱,相關計劃細節將於下月底歐盟峰會敲定,協助中小企擴充業務和增聘人手為計劃重要一環,包括與歐洲投資銀行合作,設立專屬融資渠道。

 

歐洲中小企會否僱用更多年輕人,涉及眾多因素,讓僱主更易取得融資,於招聘和裁員方面有更大自由度,無疑有助提升聘人意欲。問題是,環球經濟復甦遙遙無期,企業自身難保,莫說聘用長工,連招收見習生也恐有心無力。歐盟大手筆提供補貼,僅能起短暫緩和作用。

 

歐盟數據顯示,歐盟境內有二百萬個職位空缺,當中不少來自德國。南歐國家競爭力不足問題積重難返,結構性改革遠水難救近火,南歐企業無法從德企手上搶到訂單,如何增聘人手和擴充業務?德國政府雪中送炭,協助南歐青年赴德謀生,短期無疑有助緩和南歐年輕人失業問題。長遠而言,南歐各國年輕人紛紛離鄉別井,推動經濟轉型、提升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恐買少見少。

 

歐盟「新政」對逆轉歐盟內強者愈強的狀況,相信作用有限。

 

2013年香港接連發生青年弒親倫常命案,令人擔心青年精神健康狀況及家庭問題。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明愛及香港心理衞生會收集轄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近兩年合共752位、年齡介乎1529歲的青年服務使用者資料,發現尋求協助的個案中,近80%出現情緒困擾,其中35%受訪者已確診為思覺失調;16%患有抑鬱。

 

調查亦發現,55%受訪者正處於待業或失學「等位」青年,當中33%「雙失」逾半年,出現行為偏差、退縮及喪失個人目標。青年終日待家亦容易衍生家庭衝突,40%青年有家庭衝突問題,28%屬言語之爭,近5%更屬暴力行為,逾半數家庭待問題出現半年才求助令問題惡化。

 

明愛全樂軒康復服務助理社會工作主任阮振峰表示,求助個案中80%青年與父母同住,欠缺兄弟姊妹支援,衝突就會「困獸鬥」。曾經有「雙失」青年,「經常同父母發生口角,埋怨父母煮餸唔好令他生暗瘡、仲話父母成日黑面令他情緒唔好,識唔到朋友。」但不少家長為避免與子女衝突而接受無理投訴,但該做法未能改善親子關係。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530)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251)

 

23/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