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1, 2025

游老師分享(821): 授之以漁 (上)

 

由社會上層人士組成的智經研究中心經訪問商會、中小企、社福界人士等後,於2013528, 發表商界扶貧研究報告,認為商界打破過往只捐錢的模式,並提出九項建議,主力幫助低收入家庭學生及低技術人士等,其中一個項目是由商界領袖開班教授社交禮儀,認為會令低收入學童日後可改善生活。


智經解釋,假如學生將來覓得較前瞻性或有機會向上流動的工作,需要有社交禮儀認識,故認為學習社交禮儀對他們改善生活有幫助,並強調之前會提供基本培訓和學習幫助,為受助學生提供脫貧「一條龍」服務。


另外智經亦建議可善用商場內空間,以低租或免租短期出租,讓低收入人士創業,幫助他們減輕成本壓力。


2012年的最後一天, 不少香港家庭均視外出購物消費, 到銅鑼灣或尖沙咀等繁華鬧市觀賞煙花及除夕倒數為必然的慶祝節目, 然而作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富裕的大都會之一, 香港仍有近兩成市民(大約140萬人) 活在貧窮線下, 30萬名兒童與家人過着「食不飽、穿不暖」的生活, 因「出街要花錢」而被迫打消外出慶祝的念頭。 迎接新一年, 這群被社會遺忘的貧困兒童, 並非渴望收取甚麼名貴禮物或要求政府再次派錢, 而是希望一家人盡快入住公屋、可免費報讀幼稚園及補習班、有病毋須在公立醫院大排長龍等基本生活訴求, 促請新政府能實現他們卑微的新年願望。

 

王先生是香港一間原家族式經營上市集團的主席, 家住祖父遺留下來位於淺水灣的別墅大宅。 王先生及太太育有三名從3歲至10歲的兒女, 他倆夫妻對待兒女們如珠如寶, 衣食住行不單只豪華富貴, 在學習上亦多姿多彩, 包括聘請私家老師到家裡教導兒女們學習樂理、鋼琴、小提琴、芭蕾舞、中國舞、普通話、英語會話及補習中、英、數學科等; 所以三個富孩子每天除了返國際學校上課之外, 其他學習活動編排得密密麻麻, 弄得兩位管家, 或可以說是孩子們的私人秘書, 忙得不可開交。

 

名成利就之後, 王先生欲想從政, 首先報名參選區議員, 在他選舉顧問的建議之下, 王先生決定落區了解民情。8月份的某一天, 33度高溫炎熱的下午, 王先生連同幾位深水埗社區職員, 吃力地爬上了一棟七層高沒有電梯的唐樓頂層, 探訪一户住在「劏房」的貧窮家庭。這個李姓四口之家住在一個僅100平方呎並沒有窗口的劏房之內, 兩個9歲及6歲的女兒睡在雙層鐵架床的上層, 而下層是李先生及太太的睡處。 因為沒有空間放置衣櫃, 他們只好在房子裡拉滿縱橫交錯的繩索, 把無數的衣服掛滿房中, 所有其他空擋位置都堆積了如山的雜物。 而傢具只有一張矮小的四方枱, 是全家的餐桌, 吃飯時父母坐在床邊, 而兩個女兒則坐在旁邊兩張塑膠小椅子, 每天晚上這張矮小的四方桌子, 就是兩姊妹做家課的書枱。 全家的電器只有一個電飯煲、一部電視、一台風扇及一部收音機。

 

 

李太三年前從廣東惠州「單程」來香港與丈夫團聚, 由於她體弱多病, 還要照顧兩個幼女, 未能外出工作, 全家的入息全靠李先生在建築地盤做散工每月賺取的八千多元收入, 在扣除2,500元的房租、女兒們1,500元的書簿費用及1,000元的交通費, 剩下來的伙食費, 只有平均大約每人15元一餐 (只計算午餐及晚餐), 連購買一般快餐店2030元的一個飯盒也不夠, 所以李太每天等待到傍晚才往菜市場買一些剩餘的平價瓜菜及魚肉; 而每當李先生開工時數不足, 以至收入減少, 李太需要往區內開設的「食物銀行」申請一些基本糧食, 作為幫補。 往麥當勞吃一餐薯條漢堡包, 對普通四口的家庭來說, 可能是一頓平價「垃圾食物」, 但這已經相等於李先生一家兩天的伙食費, 所以他的兩個女兒經常造夢在麥當勞內吃薯條漢堡包。

 

 

(部份內容摘錄自蘋果日報2013529)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1,461)

 

21/01/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