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7, 2025

游老師分享(835): 學習愛

 

近年經常與親朋好友討論或閒聊一個普遍現象, 就是很多年輕男女沒有正式註冊結婚便同居在一起, 並且不願意生育兒女。 中國人俗語有云: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而聖經亦有談論婚姻: 「耶 ( 19:4-6)」。

 

在過去幾十年來, 由於種種社會發展的原因, 香港越來越多青年男女彼此相愛, 但不願意結婚, 而同居在一起, 過着「無名有實」的婚姻生活。 他們的理由是: 「結婚是男女兩個人相愛而共同生活的事, 註冊結婚只是「一纸之约」, 合之則來, 不合則分時還要辦離婚手續, 費時花錢。」 這是典型的「現實主義」的理論, 缺乏了婚姻的實質承諾及內函。 註冊結婚是開始婚姻的認證, 猶如專業會計師的認可執照証書 (certification), 是進行負責任的專業會計工作的慿證, 履行夫妻的義務。 在婚姻生活裡, 丈夫與妻子互相學習相親相愛、犧牲包容; 實踐婚姻誓詞; 例如筆者在19801227曰在跑馬地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堂結婚中的誓辭為:「我〈某某〉如今承諾你作我的配偶, 從今以後,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都永遠愛慕尊重你,終生不渝,願主垂鑑我的意願。」 在作出此承諾及委身前,男女雙方都應要有慎重考慮及要有成熟人格。 夫婦互相授受自身的人性行為,即我接納你作我的配偶,合意應是每個立約人的自願行為,不受暴力或外在重大威脅所迫使。 說出這婚姻誓詞看似容易, 但要活出它的真蹄, 就要耗費一輩子婚姻的日子。

 

算是香港的年輕男女願意正式結婚了, 他們也未必計劃生兒育女; 除了男方或女方生理問題之外, 其他原因可能包括只想享受「二人世界」生活; 撫養兒女的精神、金錢壓力; 居住環境問題; 等等。 他們有些人寧願飼養貓狗, 也不考慮生育兒女。

 

香港的生育水平,在過去30年大致而言呈現下跌的趨勢。總和生育率從1991年的每千名女性有1, 281名活產嬰兒下降至2003年的901名。其後該比率回升至2012年的1, 285名,然後逐漸下降至2018年的1 064名,再進一步下降至2021年的772名。在整段期間,總和生育率持續低於2, 100的更替水平。

 

2023717, 特首李家超稱,政府正想辦法鼓勵生育,令「人口更豐富」。但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數據,去年本港只有3.25萬名嬰兒誕生,按年再跌12%,連續3年錄得雙位數跌幅。本港總和生育率(反映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創有紀錄以來最差水平,去年每1,000名女性僅有701名嬰兒,即每名女性生育0.7個小朋友,繼續成為全球最低生育率的地區。

 

 

當然, 生兒育女須要父母大半生的犧牲、愛心、耐心及信心, 是學習毫無保留地付出的愛; 但結果未必有所回報。

 

 

筆者經歷了差不多45年的婚姻生活、當了43年的慈父角色; 到今天仍然學習着如何去愛太太、兒女、孫兒女們。 他們不單單是我家族, 而且亦是愛的延續。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175)

 

17/02/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