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0, 2025

游老師分享(850): 戰爭與和平

 

相信大家在中學修讀 「中國歷史」科目時, 會發現中國從 「三皇五帝」傳說 (公元5,000)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 我們的神州大地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戰爭; 而在接觸到世界歷史時, 我們同樣看到人類永無休止發生的戰爭, 包括40年內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 (1916-1919) 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戰 (1938-1945)  人類經歷過了千百年的殘酷戰爭, 理應從中吸收了無限的教訓, 那為何仍然發動起永無休止的戰爭? 例如到今天已經打了三年的「俄烏戰爭」、與及剛剛停火的中東「以哈戰爭」。

 

大多時候,戰爭會發生都是因為政府主導的關係,而不是人民去發起;再來,絕大多數的戰爭會出現,都跟爭奪資源和土地,或是政府想擴大權力有關,但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歷史時,最讓人驚訝的,莫過於許多人是相當願意參戰,或是樂意支持國家打仗的。

 

在家庭及個人之間的戰爭 (紛爭), 主要原因都是與私人利益及寬恕體諒有關, 包括香港近年一些富豪的後人爭奪家產產案件。 讓我們看看以下有關「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為一段歷史佳話,源於張家與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西南角落,全長100公尺、寬2公尺,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西南角落,全長100公尺、寬2公尺,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張英是康熙皇帝在位時期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也是雍正時期著名宰相張廷玉的父親,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了封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收到,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化解人類戰爭干戈, 關鍵在於寬恕體諒, 讓大家能夠和平共處。

(部分內容摘錄自20201212日桃園電子報)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921)

 

10/03/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