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 我返回母校香港理工學院會計學系, 擔任會計學講師, 開始執教學士課程會計課目, 主要是管理會計學。 與此同時, 香港理工學院支持我兼讀英國蘇格蘭史特加大學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與香港浸會大學合辦首屆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經過兩年半的努力, 我於1991年9月完成此MBA課程. 同年初香港理工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及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的三個會計學系共同簽訂合作協議, 進行學術研究及互派老師彼此交流. 在這合作協議支持之下, 我獲得很好的機會, 在1991年8月被派往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進行為期6週的交流活動; 期間單只與該學系老師和學生互相學習及参觀一些國有企業, 還開始多些認識了自從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後, 隨之而進行的會計改革, 包括計劃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同時, 我對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會計產生了興趣。
1991年12月我藉前往英國位於高雲地利 (Coventry) 的華威大學 (University of Warwick), 参加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 (CIMA) 所舉辦之會計教學年會的機會, 北上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訪問, 並尋求修讀會計學博士的機會. 當年英國傳統大學修讀博士學位還是採用「 師徒制」, 就是學生首先自行準備一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PhD research outline), 然後學生再去尋找有資格指導博士研究生的教授, 看看是否願意成為他/她的博士導師. 在首次訪問格位斯哥大學期間, 我將準備好的一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向多位會計學系教授 (教授委員會)概述了一遍, 內容是我計劃研究中國國有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發展, 當我未能滿意地回答幾位教授的問題時, 我已經心知這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尚未成熟. 幸好之後一位管理會計學教授 (Professor Clive Emmanuel) 私下與我會面, 給了我一些意見及如何進行博士論文研究的方法。
回港之後的三個月, 我再接再厲, 重返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 找曾經於去年接待我訪問的管理會計學馮正權教授, 介紹我比較深入訪問數家上海國有企業的財會人員, 了解它們企業內部管理會計的內容, 同時, 我按Emmanuel教授的建議, 多參考有關中國經濟及財會發展的文獻, 重新編寫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1992年4月, 我藉前往英國華威大學参加英國會計學會 (BAA) 所舉辦之年會的機會, 再次北上格拉斯哥大學向教授委員會概述了一遍我的博士論文研究提綱改良版, 但之後Emmanuel教授對我說, 整項研究欠缺一個理論研究框架 (research framework) 及預期研究貢獻 (research contribution), 他介紹了我参考一些文獻, 希望我能夠再次修改整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兩次的失敗沒有使我氣餒, 回港之後的三個月, 我往北京人民大學會計學系拜訪朱小平教授及系主任, 向他學習中國自80年代初開始的會計改革, 並訪問了幾家國有企業, 認識它們的內部管理會計, 並且發現與上海的國企有所同。 與此同時, 我参考了Emmanuel 教授提議的文獻, 再三修改那份論文研究提綱。 於1992年7月初暑假之前, 我第三度訪問格拉斯哥大學, 並第三次向教授委員會演繹我的論文研究提綱終極版, 之後Emmanuel 教授坦白告訴我: 「基於你一年多以來孜孜不倦去完善你的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並且三次來訪, 表現出你在本大學修讀的決心, 所以我們決定取錄你從1992年9月開始成為本學系的會計博士研究生, 學業為期4至6年. 而我將會成為你的博士論文研究導師。「三顧草廬」之後, 我終於成功了向會計博士之旅邁出了第一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311)
16/04/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