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 2025

游老師分享(866): 苗栗故事書

 

游老師分享(866): 苗栗故事書

彭雙松先生是一位傳奇人物,不僅名聞全台灣,更是名揚日本,令日本人甚為敬畏。他生於民國17年〈西元1928年〉,幼年家境清寒,生活清苦,無法就讀大學。但是他好學不倦,精通中、英、日文,能說能寫,而且著作甚豐,文筆流暢,留下許多傳世巨著。他在中國石油公司服務28年後退休,開始從事有興趣的養蘭與寫作工作。他認為人能從事自己認為有意義、有興趣的工作,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他也認為自己一定受到祖先餘德之庇蔭,今生才會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彭雙松自稱自己並非歷史學家,也不是考古學者,只是一位蘭花愛好者;由於愛好蘭花,成為中外文明的蘭花家。由於愛蘭,而與愛蘭的何應欽先生 (國民黨前將軍) 結識成為至交。彭雙松曾於1979年著作「台灣蘭蕙」〈The Orchids of Taiwan〉,描寫台灣蘭花的生態與成長培植條件,獲得行政院優良圖書「金鼎獎」之殊榮。何應欽將軍生前若到苗栗時,一定會到雙松家拜訪,或夜宿彭家。有一次何應欽告訴彭雙松說,第二次界大戰結束後,因日本殺害了上千萬以上的中國人,掠奪過無可計數的中國財物,害慘了中國人民。因此,大部分的戰勝國主張,將在中國的日本軍民兩百萬人殺害以報仇。但是當時的何應欽將軍與蔣介石委員長,均認為日本侵略中國,罪在日本軍閥,並不在二百萬之日本軍民,將其殺害,殺之不仁也。何應欽認為日本人可能是兩千年前徐福之後代,與中國人同族同源;而日本的蘭花有可能是徐福從中國傳去的,日本神武天皇可能即是徐福本人。這一番話,促使彭雙松在養蘭花之餘,興起研究徐福之念頭。

此後,彭雙松為了研究兩千多年前的秘密,花了十餘年的時間,參考了幾百本中外書籍,經過八次親自到日本各地田野調查訪問,親自拍攝數百張有關徐福的史跡史料珍貴鏡頭,蒐集極為豐富的徐福資料;甚至親自到日本境內56處徐福遺跡考察,也跑遍傳說徐福東征與神武天皇行程所到地點。歷經多年的寫作與研究,終於在1983年完成曠世劇作「徐福研究」,成為一本難得的史蹟研究專書。書中,彭雙松證明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中國人徐福」為何會得到日本人虔誠崇拜?原來兩千兩百年前到日本的徐福,將高度文明與文化帶去日本,薰陶了日本土族,使日本活有哲學的突破與革命性的改善。許多日本的徐福崇拜者,如當時的佐賀縣學界領袖坂田力三先生,以大學校長之尊,主持「徐福大祭」,其子兩人扛「徐福神轎」,坂田校長與其父親跟隨徐福神轎護駕,一家三代同祭徐福而完成「悲願」。彭雙松之後曾多次參與國際徐福學術研討會,成為台灣方面徐福研究的專家,受到國際著名學者楊家駱之禮遇;又與夏元瑜就受成為至交。

彭雙松認為,一個人「才華」與「志氣」配合才能成器,他不因未受到正規學院教育而失去志氣,反而不斷努力,就日常生活上尋求與尋思道理所在,就社會上吸收知識,加上親近師友,不恥下問,就能有成功之日。他於1981年著有「憶徐福」詩一首:
  逝水光陰逾兩千,毋忘徐福訪神仙,蓬萊豈見長生藥,世外桃源別有天。

彭雙松青年時即愛好攝影,並開始收藏照相器材、音響與客家文物,收藏數量豐富。許多老古董成為絕響,再其自家博物館裡才有,市面上已不多見。由於他熱愛客家文化,關心客家文化之復興,答應成為聯合大學駐校博物館收藏家,並成為全球客家研究中心與苗栗學研究中心顧問,為練大客家學院貢獻心力。

晚年他又著有「達摩專輯」,專門介紹達摩蘭,並成立台灣達摩蘭藝協會,於2001年舉行會員大會並舉辦「達摩精品特展」,成為台灣蘭界盛事。在達摩專輯書中,他以能過美滿生活而感謝祖先、父母栽培之恩德,並感謝國家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穩定,有感謝無數朋友的支持與成全,才能有今日之成就。他表現出熱愛台灣鄉土之客家文化意識,希望年輕人能熱愛生命,豐富自己的人生。  彭雙松20221226離世,享耆壽96歲。

(網上流傳故事,經作者改編整理及詮釋。)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562)

 

01/04/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