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8, 2025

游老師分享(882): 管理會計師的事業(12): 從會計學會開始專業服務(下)

 

19999, 我成為香港公開大學會計學助理教授, 主要負責學士及碩士課程會計學科設計, 行政, 管理及教材編製。我還兼負商學院研究生課程主任及專業學會聯絡及發展主任, 被指派與專業學會合作, 尋求發展雙嬴的項目。英國特許公司秘書及行政人員公會 (ICSA) 是我於1982年考取第三個的專業資格。在1998年我被香港特許公司秘書公會 (HKICS) 邀請加入中國事務委員會成為委員, 協助公會在北京成立分會並進行培訓及促進中港交流, 長遠目標是將公會的專業考試以中文在中國舉行, 為國家培養國際認可的公司或董事會秘書人才。到1999年我獲選為HKICS理事會理事 (Council Member), 一直到2005年底6年最長任期年限屆滿時退任; 在這6年任期間, 我曾經擔任公會司庫及會員福利委員會主席, 2001年舉辦了公會歷史性首次大型山頂步行籌款。HKICS是英國ICSA全球9個屬會之一, 但港英雙方關係存在很多問題, 包括如何應用全球統一考試制度。藉著我在大學當學者多年的經驗, 我協助雙方於2003年達成協議實施統一考試制度。因此在2004, 我被英國ICSA委任為國際專業標準委員會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 Committee) 委員。該委員會 (IPSC) 負責訂立及監控ICSA全球的專業標準, 從統一考試制度以至所有屬會及會員的專業培訓及操守。委員會7位委員於每年二月及七月在世界不同屬會地區城市開會。從2004年起至2006年底因病辭職期間, 我曾經往星加坡、加拿大多倫多、非洲毛里裘斯、中國上海及南非開普頓參加ICSA國際專業標準委員會會議, 使我增廣見聞, 大開眼界。

 

2000年開始, 我積極協助英國國際會計師公會(AIA) 在國內與香港公開大學合作開展AIA專業考試課程, 2005AIA授予我資深會員(學者) 資格。AIA只頒授此榮譽給對AIA學術發展有貢獻的大學學者, 而我是香港學者獲得此殊榮的第一人, 令我深感榮幸。

 

回想一下, 為甚麼我曾經服務這麼多專業學會多年呢? 其實主要原因是「感恩與回報」。當年憑著考取專業會計師資格而進身會計教育行業, 並憑著專業會計師資格修讀工商管理碩士及會計學博士學位。當我學業及事業有點成就時, 我應為應該回報這些專業學會, 為學會及會員服務, 盡點綿力。再者, 服務這些專業學會, 自己認識了很多在不同領域及行業工作的專業朋友, 這些人際脈絡對我所服務的大學課程及學生發展都有所碑益。

 

參與其他專業服務

 

除了服務專業學會之外, 我還有參與一些公職及義務工作。1999年中, 我被政府教育統籌委員會委任為持續教育工作小組成員, 開始研究設計香港的「資歷架構」(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自1989年我返回母校香港理工學院會計學系擔任會計學講師開始, 我已經擔任會計學系校友會秘書一職, 聯同其他多位熱心校友一起發展會務, 回饋母校, 這份義務工作一直維持到2006年我因病而退下來, 長達17年之久。此外, 我還擔任多間大專院校的課程外部考試委員 (external examiner); 課程評審委員 (program assessor)及課程學術顧問(program advisor)等等, 包括我現時服務的香港科技專上書院 (2003-2020)

 

服務這麼多的專業及學術團體, 的確耗用了我大部份的工餘時間。我曾經有一年同時參與25個理事會、委員會、工作小組等等, 差不多每週一至週五晚上都要開會, 還試過同一個晚上有三個會議碰在一起。

 

1995年開始, 我致力研究當時世界流行的作業成本法及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Management) 。當年我獲得理工大學研究基金協助一間瑞士跨國醫藥公司 (Ceiba-Geigy) 在香港的分公司設計及試行一個作業成本法及管理 (ABCM) 模型, 我與幾位理工大學同事花了半年時間與這家公司一起建立了它們首個ABCM 模型並發表了一篇論文。 翌年我重逢以前理工學院管理會計學高級文憑比我晚兩屆畢業的葉炳超 (PC) 校友。 PC當時從事ABCM系統及軟件顧問服務, 我倆一拍即合, 一起於之後五年協助數間公司設計及試行它們首個作業成本法及管理 (ABCM) 模型, 包括IBM香港, 國際貨櫃碼頭, 葵涌一間中型電子廠, 大亞灣核電廠及長沙灣一間婦女中心。從這些實踐工作經驗中, 我和PC在香港、美國、英國及國內的會計及管理期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 一直到2006年當ABCM在香港漸漸息微為止。

 

雖然從1986年至2006年這整整20年間是我忙得不可開交及完全沒空照顧家庭的「黃金歲月」, 但我慶幸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及經驗能夠與別人分享!

 

自己分享了專業的知識及資格, 是應該把獲得的知識與別人分享, 服務專業及教育機構以作回饋。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681)

28/04/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