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國內某鄉鎮一位再婚女士分享她的故事:
晚上休息時,再婚的丈夫緊緊擁著我。結婚 12 年來,每天都是這樣,在他懷抱中,我心里想的是,這麼好的一個男人怎麼會離婚呢?
記得初次踏入公婆的家門時,公公告訴我:別的都好,就是有些懶。可這些年我發現,老公只是偶爾家務活偷點懶,在外面上班可一點都不懶。要是我不想做飯了,家里有啥吃啥,我要他下廚,他也會為我親自做打鹵面。
再婚後第二年,我們去城里打工,並置了我們的小窩。最初兩年,入不敷出。日子精打細算,飯菜簡單到看不見葷腥。每到月底,我們倆得靠鋼镚活著。我們倆清貧到新新脫俗,生活卻如春天般地溫暖。 彼此不抱怨,一起努力就是!
慢慢地我倆終於有點積蓄,逢年過節、生日也能給雙方老人送上現金禮物。他賺得每一分錢都交於我手,他從來不管不問。我卻堅持定期向他匯報家庭收入的去向,以及年終的結餘情況。他給我一個信任放鬆的環境,我還他一個任勞任怨的常態。 坦白說,盡管是再婚夫妻,但我倆沒藏私房錢。在這段婚姻,沒有了金錢上的計較,便如同春日的暖陽,徜徉在萬物甦醒的草地上,心情明媚而放鬆。
大雨傾盆時,他總是不言而喻地來接我下班;每逢生日,他總會驚喜地送上我最愛的水果奶油蛋糕;無論我買什麼衣服,他總是讚美有加;即使是金鐲子,他也只會誇贊其美麗,從不詢問價格。我知道,在他心中,我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而他在我心中,也同樣感受到了這份溫暖。 我們都欣賞彼此的優點,並包容各自的不同。我是一個外向的人,熱愛生活的儀式感;而他內向,不善表達。我喜歡站在海邊的礁石上,享受大海的波濤洶湧;他則更喜歡找一個背風的角落,觀察小魚小蝦,確保腳下的安全。我們是兩個迥異的個體,但我愿在礁石之巔,向他伸出援手,他也會偶爾攀登;我也愿意在背風的角落停留,與他一同觀察小魚小蝦。
我與前夫育有一子,他與前妻有一女。我的兒子會叫他爸,他的女兒也會叫我媽。他們大學畢業後各自成家,但節日來臨,總會不約而同地回到這個溫馨的家中。兒子與兒媳,女兒與女婿,圍坐在我們的身旁,家中充滿了歡聲笑語。但更多時,只有我們兩人相伴,我們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緊密相連的一體。
夫妻同心,其力能斷金。生活中有錢固然美好,但從無到有的過程,同樣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如今,我們仍舊生活在城市的底層,一個從事保潔,一個擔任保安,只是餐桌上多了肉食,銀行卡里也有了餘額。 有時,我們目光相遇,彼此仍會會心一笑。
(本文摘錄自:2025年9月25日臉書《勵志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044)
13/11/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