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7, 2025

游老師分享(993); 你不用向別人解釋自己的生活

 

以下是台灣夜市賣鹹酥雞的男士自述他一段的經…….

 

她以為我是夜市攤販,卻不知我家月收超她年薪──被看不起的工作,是我爸媽買五間房的起點。 我叫阿銘,今年 33 ,長相沒什麼特別,穿衣服也偏向樸實風,每天下午都會準時到夜市幫忙看攤,賣的是大家愛吃的鹹酥雞。 我爸媽是典型的台灣小生意人,從 1993 年就開始在夜市擺攤,算下來到現在已經超過 30 年了。別人總擺攤又累又不體面,但我從小就清楚,只要每天守著那口油鍋,早晚兩波客人都排隊買,掙的錢其實不比上班族少。 我爸曾經過一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別人靠職位頭銜換尊重,我靠一雙手的勞力買房子。」

 

大學時我讀的是餐旅科,畢業後先在飯店工作了一年,後來想清楚了,還是決定回家接手爸媽的生意。外面的人可能不懂我為什麼這麼選,但我心裡明白這份工作的「賺錢能力」一點都不差。 我們這個鹹酥雞攤,平均一天能賣一萬五,遇到假日業績還會更高些。每個月的營收大概有 45 萬,扣掉食材成本、油電費、攤位租金和請人的費用,每個月凈賺的錢大概在 13 萬到 18 萬之間。 爸媽兩人幹了一輩子,幾乎沒好好休過幾天假,就靠著賣鹹酥雞掙的錢,一點點為家里搭起了生活的安全網。

 

過去這 30 年裡,爸媽先是買了第一棟「中古透天」當自家住,之後就慢慢累積、滾動資:「中古透天」總共 3 棟(兩棟用來收租金,一棟自己住)中古華廈有 2 棟(我大學畢業後,爸媽登記到我名下)還有一間小角間店面,現在也租出去收租。

 

這些房子不是一次就買齊的,是靠著時間積累、認真做事的態度,再加上長遠的眼光,一步一步慢慢掙出來的。現在光每個月的租金收入就超過 25 萬,這還沒算上爸媽把存款利息拿去做小額投資的收益。

 

前陣子,朋友幫我介紹了一個女生認識。她在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穿著得體又大方,話也很有禮貌,第一次見面時對我笑得很甜,聊天過程也挺投緣的。 直到有一天,她問我:「你現在主要在做什麼工作呀?」我老老實實回答:「我在夜市幫家里擺攤賣鹹酥雞,另外也會幫忙處理家里幾間房子的事。」 她聽了之後沉默了一下,臉上的微笑沒變,但眼神明顯跟之前不一樣了。當天我回家後,發訊息給她,她卻已讀不回,這一晾就是三天。

 

到了第四天,她終於回了一句:「你就沒想過找個比較穩定的正規工作嗎?」 我看了之後沒回她訊息。 她不懂的是,那口油鍋背後藏著的耐心、堅持,還有一筆筆慢慢累積的存款。她以為我每天在夜市擺攤是在「混日子」,卻不知道我其實是在用心「守住家里的財富」。

 

又過了幾天,我看到她發了一則 IG 限動,容是:「時間那麼寶貴,要留給有未來的人。」我看了之後只能苦笑。 她沒看到的,是我爸媽用 30 年時間打下的經濟基礎,是我名下那幾棟房子的權狀,也是不用靠領固定薪水,每個月都有穩定租金進帳的生活。她錯過的,不是那個在夜市裡炸鹹酥雞的男人,而是一個每天晚上七點就收攤,回家後還會認真研究房市動態的年輕房東。

 

不過我並沒有怪她。這個社會總是習慣用工作的頭銜來衡量一個人的價, ,卻忽略了真正的自由,是「你不用向別人解釋自己的生活,也能活得很好」。

 

現在的我,還是每天按時出現在夜市裡。還是一樣炸著雞排、切著魷魚,招呼往來的客人。閒下來的時候,也還是會幫房客處理瓦斯爐報修的事,按時去銀行繳房貸。 我一點都不急,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出現一個能欣賞我身上這股油煙味,也能看懂房權狀背後真正價的人。

 

(本文摘錄自:2025105日臉書《勵志的人生》文章)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416)

 

27/10/20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