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8, 2024

游老師分享(755): 絕對的真理

 

懷着待嫁的心而毅然興訟爭取結婚權,由男身變女身的W小姐終審上訴得直,不久將來便可如願與男友在港註冊結婚。2013513勝訴當晚,W即與未婚夫切蛋糕開香檳慶祝,冀望早日披上婚紗、在心儀教堂舉行夢幻婚禮。W雖成功爭取結婚權利,但回望成長路卻不平坦,親兄弟姊妹曾因不能接受而打她,但血濃於水,她已原諒對方;父母曾試圖「改變」她,然而她以眼淚告知至親自己的需要,終獲父母支持。

 

514日W接受電台訪問,再次剖白心路歷程。她坦言無論父母或朋友一直覺得她「沒可能會贏(官司)」,她認為今次勝訴代表香港踏入新階段、是上天安排。訪問中她從未用變性人形容自己,只幾度自稱「做過手術的女仔」,對接受變性手術「無後悔、無掙扎」,只失望港府未許她結婚她才入稟,「等政府聽到我的聲音」。

 

談到家庭,W自言怕醜內向、很少朋友,自小父母當她是溫室中的花朵,只略略知道她的性傾向,初時並曾企圖改變她,然而,「我的眼淚同主帶領我告訴他們聽我的需要」,最終得到父母支持。她一直不以真面目示人,原因之一亦是因為父母,擔心父母與親戚解釋會承受壓力,不願父母「受苦」,亦因此,部分親戚至今仍未知她已變性,她亦會盡量避開親戚。反之,她的未婚夫,即拍拖數年的同居男友及男友的親人,都知其身份。

 

感情上,W反覆形容跟男友關係「同一般情侶無什麼分別」,都為「租屋、買樓好貴」等問題煩惱,未來則會籌備婚禮及擺酒,想婚禮「夢幻一些」,心中已有行禮心儀教堂,「襯起婚紗會靚一些的環境、可以影相、結婚」,留下美好回憶,亦會邀律師、牧師及朋友出席。

 

這些年來,W直言最難熬的是掙扎於自己所走的路,到底其宗教信念是否允許,而法庭裁決令她確信沒有無行錯路。對於社會仍有人不接受,她指「最重要不是別人認為是與非,而是自己認為對不對」,望所有人「別放棄自己、接受真正的自己」。

 

196710, 我加入慈幼中學寄宿部, 與其他150位宿生共同生活。首天安頓好之後, 我帶著孤單迷惘的心情, 進入飯堂用晚餐時, 同桌坐在我身旁與我同級的陳樹麟同學, 以微笑歡迎我, 飯後還送給我一個他家人探訪時帶給他的蘋果。其後他教我很多天主教的道理及背景, 並鼓勵我參加慕道班準備受洗。從此我們成為天天相聚的好朋友, 直至他升中二時舉家移民加拿大。

 

慈幼中學寄宿部, 是由幾位慈幼會神父及修士管理, 每天起床後六時半, 我們便進入小聖堂參加彌撒; 早、午、晚三餐前後唸經, 睡覺前還需要祈禱。 在這充滿天主教環境薰陶之下, 我參加了慕道班, 準備一年後受洗, 而慕道班由寄宿部神師袁鶴清神父 (1932 – 2014) 教導, 袁神父神靈超拔、充滿愛心、關懷學生, 感染了我為人犧牲的精神。

 

還記得當年上慕道班, 其中有一節課是關於「道德與真理」, 袁鶴清神父這樣說: 「近年 (60年代中), 歐美國家的年輕人流行同性戀及婚前同居, 這些看似合法的行為, 正在嚴重衝擊人類倫理道德。 支持這些行為的人說傳統的道德觀念是會隨着時代演進而改變, 我們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去接受。 但是作為天主教徒, 我們必須深信及遵守天主教及聖經所說的真理、普世人類的真理, 例如孝順父母、一夫一妻、敬老慈幼, 這些道德價值是永恆不變的。」

 

今天W小姐的事件及近年「同性婚姻」的爭論令我想起袁鶴清神父說過的這一番道理, 無論這個世界道德如何淪亡, 總會有絕對的真理繼續維持人類的生存及正確的道德價值。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515)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391)

 

08/10/20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