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新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連續第11年蟬聯綜合競爭力榜首之位。然而,人們感受的不是欣喜,而是憂慮,報告再次警告,香港競爭力優勢漸減,與內地城市的距離不斷縮短,喪失龍頭地位只是遲早的問題。
根據有關報告,香港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及宜居城市等方面的競爭力均得到第一名,綜合競爭力獨佔鰲頭,而深圳、上海分居第二、第三位。報告亦指出香港競爭力面對三大隱憂,一是經濟高度依賴金融及房地產,土地供應不足導致租金高企,房價增長過快,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阻礙中小型企業發展;二是人口老化加速,三十年後長者將佔總人口三成,影響競爭力;三是香港在產業結構向創新科技轉型沒有明顯突破,缺乏重工業及科技產業,令其與珠三角的互補性變弱,服務業優勢地位岌岌可危,最終會被內地取代。
事實上,社科院每年發表報告均提醒香港競爭力正在削弱,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從來沒有認真對待,以致問題沒有改善,反而不斷惡化。香港有如一個二世祖,雖然繼承了豐厚祖業,但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正是今日香港的寫照。
隨著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始, 經濟急促的發展及對外開放的政策, 帶動了國內企業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從1995年開始到2004年, 我主要研究「作業成本管理(ABCM)」, 並與兩位伙伴一起協助一些香港及跨國企業, 設計及建立它們的ABCM系統, 雖然經過前期培訓, 企業管理層都明白此系統的功能及重要性, 但我們發現本地企業在實施這系統的積極性, 反而沒有國內企業管理層那麼主動及殷切。例如在2000年, 當我們與「可口可樂」上海生產企業的財務總監, 約定好建立它們首個ABCM試點模型之際, 他便立即要求我們下週在位於浦東的廠房進行兩天的職員培訓。之後在短短兩天之內, 他的秘書已經為我們三人安排好從香港直飛上海的機票、酒店的訂房及從浦東機場往返酒店及廠房的專車。 2001年夏天, 深圳大亞灣核電廠的香港合作伙伴中華電力公司, 邀請我們協助深圳大亞灣核電廠, 建立它們首個ABCM試點模型。同樣地當與核電廠副總經理面談一次之後的週末, 我們已經在核電廠的行政大摟內, 為40多位部門經理進行兩天的培訓, 並在核電廠職員宿舍內住了一晚。
從以上兩個故事, 可以略為窺看到部份的國內同胞對工作的態度及熱誠改變了很多。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年5月20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990)
18/10/20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