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4, 2024

游老師分享(758): 老同學聚餐

 

我太太中五班老同學每年都會聚餐一次, 互相分享過往一年的情況。 20129, 她們又通過電郵彼此約訂今年的聚餐, 其中一位同學在電郵內與大家分享以下一個「10 年聚一次」很有意思和真實的故事。

一群同學從40多歲時,決定未來每10年就要聚一次。 當他們第一次決定聚會地點時,40多歲還是壯年的他們,選了一家A餐廳,選A的原因是:服務小姐的身材最好,穿得也最少。

10年後,50多歲的他們,再次決定聚會地點時,還是選了A餐廳,這時他們是因為: A餐廳的菜單的字「最大」。

又過了10年,60歲的他們, 又選了A餐廳,這回是因為:A餐廳有「養生餐」。
10年,70歲了,還是選了A 餐廳,這次則是因為:只有這家餐廳有提供「輪椅通道」。10年匆匆又到了,80歲的一群同學,無異議的通過,要去A餐廳是:「因為從來沒去過」(老年失憶症多可怕啊!)。精采的是, 帳時,同學來了3桌卻要付6 --- 多出3桌是 「菲/傭」。

看過之後 真不知要笑,還是感到人生的無奈! 以下是所有老人家遲早的經歷:       
一晚通宵唔捱得,

兩腳遠啲唔行得,

三粒藥丸唔少得,

四篤夜尿唔忍得,

五更醒左唔訓得,

六種骨痛唔郁得,

七種凍品唔受得,

八卦小氣唔激得,

狗屎垃圾唔捨得,

十分鐘後唔記得!!!

但雖如此, 我太太這班老同學, 仍然會很感恩及珍惜她們的週年聚餐, 並不會介意去哪一間餐廳!

1972, 我於慈幼英文中學中五畢業, 但中學會考英文科不合格, 我決定自修重考及做私人補習賺點零用錢。 翌年通過會考後, 我被位於觀塘半山的慕光英文中學錄取為第一屆預科生。我和幾位中六同班同學及應屆中五班同學們一起積極熱心籌組學生會, 在校監葉錫恩議員及杜學魁校長支持之下, 我們於19743, 成立了第一屆學生會。 我擔任了新成立學生會的公關幹事, 負責推動學生會的活動, 招慕義工及培育將來學生會幹事, 因此, 我認識了很多1974年中四班同學, 他們與我一起於1975年分別是中五及中七畢業生。

 

雖然當年慕光英文書院並非名校, 但葉錫恩校監及杜學魁校長終身提倡純樸校風, 要求學生謹守校訓「明理愛光」, 就是明白學術和人生的道理, 發揚愛心, 走正確的道路。我在慕光英文書院讀了兩年預科畢業, 獲取高考成績及格並不重要, 而是從校監葉錫恩議員及杜學魁校長的身教及言教中, 讓我終身受用。 而我們一群1975年的中五及中七畢業生, 對母校懷有濃厚的歸屬感, 大家合力於1976年成立了慕光英文書院校友會, 註冊成為社團, 由我擔任第一屆會長, 保持及加強學校與畢業生的聯繫。 但隨着各校友們忙於升學及成家立業, 漸漸地彼此疏於聯絡, 之後首批校友會幹事相繼離開。

 

20127, 一位慕光英文書院1975年畢業的校友盧燕玲偶爾逛書店時, 發現了我剛出版的中文書籍「會計通識101, 從書中附印的電郵地址, 盧燕玲校友與我聯絡上,  並安排於2012105日晚上, 她同班9位同學, 與我及我太太一起聚餐, 彼此分享過往37年的情況, 緬懷昔日在慕光英文書院的求學日子, 並回憶起很多當年的老師及同學, 除了我添了兩個孫兒, 沒想到其中一位女同學亦已經升級為嫲嫲。 原來他們1975年畢業班的同學多年來, 每隔三個月便一起聚餐一次。 我十分佩服這班校友如此珍惜同窗之誼, 連我這個不同屆的「老校友」亦被邀請參與及分享他們的歡樂聚會, 使我很感動, 並且證明在云云朋友關愛之中, 以同學之間的友誼最為純真。 更令我動容的是, 當他們提及近年有兩位男同學因癌症及心臟病去世, 不禁唏噓及更加感恩大家今天還可以聚首一堂。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399)

 

14/10/20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