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24

游老師分享(750): 治亂世用重典

  治亂世用重典,針對內地黑心食品氾濫成災, 2013 年 5 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司法解釋,首次明確界定製造、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定罪量刑標準,製售坑渠油致人死亡可被判死刑。遲到好過不到,當局肯正視黑心食品尤其是坑渠油的危害,對奸商施以嚴刑峻法,總好過繼續坐視不理,關鍵是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除了嚴懲奸商,也不能放過包庇奸商的貪官,否則,再嚴再好的法律也不過是一紙空文。   內地早就有針對問題食品的法則,只是對於何謂「有毒、有害食品」和「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沒有明確區分,當局今次頒布《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首次明確界定兩者的分別,在生產、銷售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以及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藥物等,屬於「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高可處十年以上有期或無期徒刑,甚至死刑,坑渠油正是屬於此類。而非法生產、銷售三聚氰胺蛋白粉、瘦肉精及含有瘦肉精飼料等行為,有嚴重食品安全危險,則屬「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最高可判處五年以上刑期,沒收財產。   按當局說法,出台解釋的目的是要把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網編織得更嚴密,但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製售坑渠油最高可判死刑,甚至在男性保健品添加「偉哥」也是死罪,為甚麼製售毒害嬰幼兒的三聚氰胺奶粉可以免死呢?為甚麼在肉類添加瘦肉精可獲輕判呢?還有,奸商掛羊頭賣鼠肉,連被毒死的老鼠也用來製成「牛肉」賣給幼兒園,導致一百多名兒童中毒入院,這又該當何罪呢?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解釋留有一條尾巴,只要犯罪分子符合緩刑適用條件便可判緩刑,但何謂「適用條件」則語焉不詳,令人懷疑隨時成為奸商的免死金牌。而對於食品監管瀆職的貪官污吏,最高刑罰不過判以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隨時可以獲得緩刑,更是沒有阻嚇力可言。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中國黑心食品屢禁不止,不是因為法律不夠嚴謹,而是因為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部門尸位素餐,敷衍塞責,有的甚至沆瀣一氣,成為奸商的保護傘。肩負打假重任的廣州白雲區食監局原副局長彭祥喜被揭發護假,受賄後將造假設備退還奸商,就是典型例子。說到底,奸商謀財害命固然可殺,貪官助紂為虐同樣是死罪,一個都不能放過!   莒國為中國春秋時期的其中一個諸侯國,與其

游老師分享(749): 媽媽之家

  2013 年 5 月 12 日 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五周年之日,亦是母親節,對於每名汶川母親來說,具有雙重特別意義。 2008 年 5 月 12 日發生的八級大地震,帶走無數孩子生命,成為汶川母親們的人生轉捩點。有喪子母親至今未走出哀痛,仍寄望子女只是失蹤,亦有不少母親選擇堅強面對,甚至在災後再度當上媽媽,重新踏上幸福生活的道路。   居於震央映秀鎮的董成香,兩名女兒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當時,董在如同廢墟的家中,瘋狂徒手挖掘,最終只挖出女兒的畫冊。為了抗衡傷痛,她將女兒畫作繡在布上,希望留下女兒曾活着的證據。與此同時,前夫羅成偉災後與她互相照顧,二人修好。   「有個孩子,是對那兩個孩子的慰藉。」二人的第三名女兒在 2010 年平安出世,取名羅可馨,寓意家庭生活能夠溫馨。董的刺繡作品更在香港義工團體協助下,成功推銷,所賺下資金令她現時當上餐廳老闆。董成香認為只有活得開心,才能令小可馨快樂成長。   同樣失去女兒的倪孝蘭,災後四年多仍未完全平復。倪目前任職司機,職責就是接載旅客到地震遺址參觀,每當經過她小女兒葬身的漩口中學,悲傷就隱隱發作,所以災後倪一直未曾在遺址祭祀。但今年的紀念日臨近,倪孝蘭終於到漩口中學,看着女兒的遺照哀思。   令到倪孝蘭稍稍改變的,是她的好友李秀華。二人災前並不認識,但由於遭遇相近,二人機緣巧合下熟落起來。李秀華亦有兩名女兒遇難,但災後翌年決定再孕。雅安上月地震當日,李秀華帶着小女兒走出室外避難,「當時,我緊緊抱着她,感覺就像是兩個逝去的女兒仍在身邊。」   協助汶川喪兒母親的組織「 媽媽之家 」統計,三分之二母親災後再為人母,但約三分一母親由於年紀及經濟問題難以孕育孩子。她們不少浸沉在哀痛之中,需外界持續關注。   北川茅壩中學在地震當中,五百多名學生的生命被奪走,部分遺體至今仍未尋回。每到地震周年祭,成興鳳都會在遺址山坡上,拉起悼念兒子賀川的橫額,上面寫着:「賀川,你在哪裡啊……媽媽多希望一家人吃個團年飯,兒子,家裏甚麼都安排好了,回家吧。」     (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 2013 年 5 月 12 日 )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 全文字數 : 859)   27/09/2024  

游老師分享(748): 勞動節與工潮

  1886 年 5 月 1 日,美國芝加哥工人發動大罷工,要求改善工作待遇,引起各地聲援,國際勞動節因此誕生。一百多年後的香港,已持續一個多月的碼頭工潮仍無平息的迹象,不知伊於胡底。事實上,勞資矛盾從來不易化解,這場工潮既是本港勞資關係惡化的反映,更是社會高度政治化、競爭力每況愈下的縮影。   2013 年 3 月碼頭工潮發起,雖然勞資雙方多次談判,惟在加薪幅度方面的分歧仍大,談判未有明顯進展。當年紮鐵工人三十六天的罷工紀錄,很可能被碼頭工潮打破。在這場工潮中,沒有一方是贏家,持續時間愈長,對雙方愈不利,作為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的物流業更是雪上加霜。   勞資雙方在加薪幅度上拉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社會亦陷入分裂。其實,討論薪酬高低、勞動價值,不能脫離整體經濟大環境及個別行業的周期,紮鐵工人薪酬待遇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紮鐵是建築工種之一,由於 1997 年後本港樓市大幅下挫,建築業長期不景氣,紮鐵工人的日薪由 1,200 元幾乎下跌一半,曾引發大規模罷工行動;直至這些年地產市道轉趨興旺,加上港府推動十大基建工程,澳門又大搞建設,紮鐵工供不應求,日薪逐漸上漲至 1,600 至 1,700 元左右,甚至有尋求外勞補充的壓力。反觀物流行業,由於內地碼頭建設不斷完善成熟,營運成本遠低於香港,使得勞方叫價力大不如前,不難想像,如果罷工潮持續下去,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物流業由盛而衰,是香港整體競爭力不進反退的縮影,回歸十多年來,基層打工仔的收入不是原地踏步,就是不升反跌,實際生活質素下降,社會怨氣上升,深層次矛盾惡化,加上政客唯恐天下不亂,碼頭工潮興起,正是整個大氣候大環境造成的。現在的罷工不再是單純的勞資角力,而是攙雜了政治因素,令問題更加複雜,更難解決。   香港大學原副校長李焯芬教授於 2010 年 1 月接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HKU SPACE) 院長一職 , 在同月農曆年二十九的香港電台「左右紅藍綠」的節目中 , 李焯芬教授以「 和諧」為題 , 闡釋及呼籲和諧對香港社會繁榮及發展的迫切性。     同樣道理 , 若要 和諧解決當年已經抗爭 持續一個多月的碼頭工潮 , 勞資雙方須要多專重對方的情況 , 站在對方的立場分析問題 , 少爭拗一步 , 多讓步一點 , 為勞動者及他們的家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