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0, 2024

游老師分享(744): 生命鬥士

 

天生沒有四肢的「生命鬥士」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於201361與妹妹Michelle抵港,二人到海洋公園與百多名殘疾人士見面,兩兄妹大談兒時趣事,原來父母為灌輸子女平等價值觀,連力克也要用頸膊挾着吸塵機做家務,力克寄語港人互助互愛,實踐 「人人平等」價值。力克其後到熊貓館觀賞大熊貓「樂樂」吃竹枝的樣子,大呼熊貓「好可愛」,盼攜同妻兒再度訪港。

 

現年三十歲的澳洲青年力克胡哲,昨結束澳門行程抵達本港,展開三天訪港之旅。力克甫現身海洋公園便親切地向在場患有智障及四肢傷殘人士問好,以廣東話說「你好嗎?」「我愛你!」逗得在場人士呵呵大笑。身為兄長的力克自爆小時候愛「扮大佬」,慶幸弟妹包容。妹妹Michelle則說,曾因力克而遭歧視目光,應對妙法是「自信、微笑」,不讓他人言語影響自己。

 

患有先天脊柱病變而需以輪椅代步的小亮,昨日專程來聽力克演說,小亮指自己有兩個哥哥,對力克和妹妹似歡喜冤家深感共鳴,亦深受激勵,「力克說上天讓他來到這個世界,有自己的用處,不可以遇少少挫折就放棄!」小亮笑言自己的長處是性格開朗,盼日後花更多時間做義工,與同路人分享經歷。

 

 

力克其後在工作人員引領下,探望大、小熊貓,之後又觀賞金魚。首次看熊貓的力克,顯得非常興奮,認為熊貓非常可愛,他完成香港行程後,下一站會到韓國,繼續全球播道之旅。

 

香港每年都舉辦「再生勇士」的選舉, 我們看見很多肢體傷殘的人士都能夠善用他們有限的能力去工作, 服務他人, 為社會貢献。我自從於20067月嚴重腦溢血中風殘障之後, 仍然獲得工作的機會, 我就體會到我們傷殘人士雖然在身體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但我們仍然會加倍努力去完成工作的機會。

 

2006719日晚上中風入住瑪麗醫院,先後住過幾間病房,包括深切治療部、腦外科及腦內科普通病房,直至828日調往東華醫院中風康復病房(L2)。 在瑪麗醫院待了差不多六個星期,已經熟悉了醫院沉悶與規律的生活,很快便適應了東華醫院療養院類似的日子。每天晚上八時探病時間結束之前, 太太會給我坐着大班椅,然後推我到女病房看電視(男病房的電視機壞了,並不能復修,正等待善長捐贈一部新的),在女病房的電視機高高掛在天花板上面,大家都要抬起頭觀看,頗為勞累,但這是我們晚上唯一的娛樂,否則就是回病床睡覺。除了看電視之外,我們一班病友聚在一起聊天,互相分享病情,從中多少了解有些病友曾中風兩、三次,還患上其他長期病 (例如: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膽固醇過高等)。感謝天主,我相對他們的病況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起碼我還可以吃東西、講話、寫字及閱讀(我的腦功能正常)。

 

20072月開始, 我被東華醫院轉介往灣仔鄧肇堅醫院內的靈實醫院康復中心, 繼續進行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 從第一天到中心做治療時, 已經認識了一位18歲患有嚴重肌肉痿縮症的「傑仔」。 多年來, 他終日動也不動地躺在一張能夠移動的床上, 不能說話, 除了需要護理人員喂他飲食及換紙尿片之外, 還要定時替他轉身, 以免他下身肌肉潰爛。其實他聽得懂別人跟他說話, 但只可以用眨眼或發出單音回應, 他每天就是這樣靠著他人, 活在自己孤獨的世界內。到20104月在我最後一天上中心時, 看到傑仔的情況仍然一樣, 我不禁感恩我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

 

相對Nick及傑仔, 我非常幸運, 不單只傷殘情況沒有那麼嚴重, 還擁有中風前的28年工作經驗、博士學位及專業資格、一個正常功能的腦袋、一張會講英語、廣東話、普通話的嘴巴、一隻靈活的右手及右腳, 並且還獲得HKU SPACE 的延聘, 繼續工作的機會, 所以我會更加珍惜生命中的工作。

 

當我們年輕初出茅廬工作時, 我們總是覺得工作是在等待我們去開拓, 機會無限 (unlimited working days are waiting for us), 但是當我們年紀漸長, 接近退休或是因疾病傷殘時, 我們就會感覺正在倒數工作的日子 (counting down our working days) 。無論你對生命的價值觀是如何, 我們應該在工作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讓我們共勉之!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62)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591)

 

20/09/20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