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島現象、或稱熱島效應,是一個自1960年代開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發現的一個地區性氣候現象。具體來說,無論從早上到日落以後,城市部份的氣溫都比周邊地區異常的高,並容易產生霧氣。這個現象的發現,是由於人造衞星的出現,使人類得以利用人造衞星從高空以紅外線拍攝地球。這種拍攝的最初目的,是作氣象測量用途,用以分析雨雲的構成。可是,後來人類從紅外線的影像發現了照片中的城市地區的溫度有着很明顯的差異,看起來城市部份就好像在周邊地區的一個浮島。
異常的溫度上升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大樓和柏油的太陽光的蓄熱,城市內部林立的大樓中的空調設備被排出的熱空氣,樹木的減少所產生的城市圓頂效應。由於氣溫高出,所以會出現突然的降雨。近幾十年,大樓不斷向高空發展,河流沿岸被覆蓋,都遮擋著風的流動,加劇了城市內部的高溫化。 以下是可能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
來自於樹木和裸地的減少,降雨滲透地面減少,進而蒸發或蒸散量的減少。
來自於大氣污染,大氣吸收的太陽熱的增加。
來自於被低反照率的柏油和混凝土覆蓋,地表面吸收太陽熱的增加。
來自於產業活動和汽車,空調設備等的人工廢熱。
來自於建築物,變化風的流動。
內陸城市的熱島現象比海岸城市更顯著。一般認為海水水溫變化少,能夠冷卻鄰近地區的空氣。位於內陸盆地內的城市因為大氣的不良循環,特別容易受到熱島的影響。
熱浪直捲全港! 2013年5月30日, 天文台下午三時許錄得攝氏32.5度,創今年新高。不過,高處未算高,天文台估計未來兩日,本港最高氣溫更可能攀升至33度。
未到端午節,下午泳灘擠滿穿上三點式泳衣的少女在海中暢泳,有人邊吃雪條解暑邊曬太陽。天文台表示,受中國東南部上空的反氣族影響,為香港帶來晴朗炎熱的天氣,預測周末期間仍然天晴酷熱,市區最高氣溫約33度,新界會再高一兩度,吹輕微至和緩的偏南風,展望直至下周初又會轉為有雨。 短短十年後的今年夏天, 香港曰問最高氣温已經超過35度!
(部份內容摘錄自蘋果日報2013年5月30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840)
12/09/20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