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7, 2024

游老師分享(727): 肢體的障礙

 

活動室內,小朋友靜候聽令,音樂響起,他們即擲出手上的膠波,按指示「左手擲、右手接」、「單手擲、雙手接」等,雖然任務簡單,但對部分小朋友亦非易事,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他們卻總表現努力,而且笑聲不絕。負責發號施令的義務導師Florence,未有因小朋友有先天手毛病,將難度降低,她鼓勵小朋友盡力完成,藉投入活動增加手部郁動,改善活動能力。

 

2013, 28歲的Florence於主流學校為特殊學生做輔導工作,並在教育學院兼讀特殊教育課程,生活忙得不可開交,但每逢周六她都會抽空到威爾斯親王醫院,義務教授一班有先天手毛病的兒童音樂班,小朋友中有長短手、孖指或六指等,透過節拍及遊戲,讓他們衝破手部活動心理障礙,建立自信心。

 

「想他們享受玩樂過程,不知不覺間增加手部運動,不要因為手部有障礙而停止活動。」為加強小朋友投入感,Florence邀請小朋友自選樂器代表自己,自稱為中提琴、沙錘、搖鼓等,當發號施令時,她就以樂器來稱呼小朋友;Florence亦會為課堂進行攝錄,以便事後檢討。

 

她說,重看錄影可以看到小朋友跟上與否,哪個環節較投入,以便下一堂加入新元素,增加手部活動難度,「重看影片見到他們很投入,自己都會發笑!」而教授過程中,她坦言,不會刻意遷就小朋友,即使有人求救,亦不會出手相助,「不想他們太在意有問題的手,想他們放下防禦機制,嘗試打破手部活動限制。」

 

義工服務要付出時間,Florence自言樂在其中,更為小朋友的積極而感動,「好享受與他們一起,見到他們的努力,不會因為手部問題而不嘗試,亦觸動到我遇到困難,不會輕言放棄,要享受過程,而不是結果!」

 

正修讀特殊教育的她認為,社會對肢體有障礙的人存有偏見,甚至排斥,但他們需要的並非「遷就、可憐或同情」,而是接納及認同,所以包容及平等機會,才是他們所渴望。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526)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771)

 

27/08/20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